◆概述:
洁净室调试阶段,属于竣工调试;我们的实施是在空态和静态下进行,提供服务的项目:风量(换气次数)测定、温湿度测试、洁净度测试、压差调整、照度测试、噪声测试、气流流型分析、高效过滤器检漏等。
最低限度采样点数 附表:1.1
|
||||
面积(m2)
|
洁净度
|
|||
100级
|
1000级
|
10000级
|
100000级
|
|
<10
|
2-3
|
2
|
2
|
2
|
10
|
4
|
3
|
2
|
2
|
20
|
8
|
6
|
2
|
2
|
40
|
16
|
13
|
4
|
2
|
100
|
40
|
32
|
10
|
3
|
200
|
80
|
63
|
20
|
6
|
400
|
160
|
126
|
40
|
13
|
1000
|
400
|
316
|
100
|
32
|
2000
|
800
|
633
|
200
|
63
|
注:表中面积的含义是: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是指送封风面面积,对于乱流房间是指房间面积
|
最少培养皿数 附表1.2
|
|
洁净度级别
|
所需φ90培养皿数(以沉降0.5h计)
|
100级
|
14
|
1000级
|
5
|
10000级
|
2
|
100000级
|
2
|
5、安装后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检漏:对于安装于送、排风末端的高效过滤器,应用扫描法进行过滤器安装边框和全断面检漏检漏时将采样口放在距离被检过滤器表面2cm~3cm处,以5mm/s~20mm/s的速度移动,对被检过滤器整个断面、封头胶和安装框架处进行扫描。标准:规定读数大于上游气溶胶浓度的0.01%时,就存在泄漏。
6、温度及相对湿度检测: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测定之前,净化空调系统应已连续运行至少24h。对有恒温要求的场所,根据对温度和相对湿度波动范围的要求,测定宜连续进行8~48h,每次制定间隔不大于30min。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应选择相应的具有足够精度的仪表进行测定。
室内测点一般布置在以下各处:
(1)送、回风口处;
(2)恒温工作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沿着工艺设备周围布置或等距离布置);
(3)室中心(没有恒温要求的系统,温、湿度只测此一点);
(4)敏感元件处。标准:空气洁净度A、B、C级的洁净室温度应为20℃~24℃,相对湿度应为45%~60%;空气洁净度D级的洁净室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应为45%~65%。
7、照度的检测:
(1)室内照度必须在室温已趋稳定、光源光输出趋于稳定后进行。
(2)洁净室照度只测定除特殊局部照明之外的一般照明。
(3)测点平面离地面0.8m,按1m~2m间距布置,30m2以内的房间测点距墙面0.5m,超过30m2的房间测点距离墙面1m。可与洁净度测点同步,绘图记录。标准:主要工作室一般照明值宜为300lx;辅助工作室、走廊的照度值不宜低于150lx。
8、噪声检测:测噪声仪器为带倍频程分析仪的声级计。一般只测A声级的数值,必要时测倍频程声压级。测点距地面高1.1m。洁净室面积在15m2以下者,可只测室中心1点;面积在15m2以上,除测室中心1点外,应再测对角4点(如上图所示),距侧墙各1m,测点朝向各角;测点高度距地面1.1m。标准:按规范要求:乱流≤60dB(A);平行流≤65d(A)。
9、气流流型试验:测点位置:垂直单向流,要测四个截面:纵、横及距地0.8、1.5m两水平剖面。水平单向流:要测五个截面:纵剖面、工作区水平面、房间中心和距送器风口0.5m剖面。非单向流:三个截面、具有代表性的送、回风口的中心的纵、横剖面、及工作区高度的水平面。测点间距:0.2~1m方法:悬线、发烟、绘图。
10、调试报告:
(1)调试结束后应立即整理数据,数据计算应准确可靠,一般情况下至少一人计算,一人校对。
(2)对原始测定资料进行分析,对有问题的还可进行调整,并反复多次。
(3)如对调整以后的工况感到理想和满意,可最后进行一次全面测定作为新工况状态下的参数。
(4)全面完成调整及测定后,各小组写出调试报告,调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调试目的;
②调试日期及具体步骤;
③原始测定数据及数据分析;
④调整方式及经过;
⑤调整结果;
⑥存在的问题等;
(5)在各组完成的调试报告的基础上,由总负责人完成整个项目的调试报告,并存档备案。
源自无尘车间:http://www.iwuchen.com/ 微信公众号:rfilter 董生137-10902965